精品项目

  • 首页
  • 精品项目
  • 今日惊蛰,“不怕惊蛰雨,就怕惊蛰晴”,为何怕晴天?农谚有说法

今日惊蛰,“不怕惊蛰雨,就怕惊蛰晴”,为何怕晴天?农谚有说法

2025-03-13 15:37:17

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特殊的节气。其一,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,日照时数增多,它是全年气温回升较快的节气之一。

其二,由于气温回升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,加之冷暖空气交汇频繁,因此,惊蛰时节到来之后,雨水也开始逐渐增多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惊蛰节气的气候明显,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,是晴天好?还是下雨好呢?

关于此,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农谚,比如“不怕惊蛰雨一天,就怕惊蛰大晴天”,说的就是惊蛰下雨好,晴天不好。

本篇内容,小帮手就详细说说这个问题,大家看完后,就知道惊蛰下雨和晴天哪个好了。

“雨下惊蛰节,春耕不停歇”

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,在惊蛰节气出现降雨天气,农民们要抓紧时间进行春耕生产,不能停歇。

惊蛰时节,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雨水的增多,土壤开始解冻,墒情也增加,有利于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。

农户们会根据降雨情况和土壤湿度,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,惊蛰时节的降雨往往伴随着气温的回升,都是春播的利好条件。

除了播种外,惊蛰时节还是施肥、灌溉、除草等一系列农事活动的高峰期。

比如冬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,年前未除草的地块,可以喷施除草剂了。而对于干旱的地块,惊蛰下雨就不用再浇灌返青水了,不过要追施返青肥,促进小麦更好的生长,农户们变得忙碌起来,所以下雨是好事。

“惊蛰出太阳,老农心慌慌”

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,在惊蛰节气这一天,如果天气晴朗,阳光明媚,那么会让农民们感到担忧和不安。换句话说,惊蛰时节晴朗天气对后续农业生产可能带来不利影响。

惊蛰时节,随着气温的回升,土壤开始解冻并逐渐变得疏松。如果此时天气晴朗,阳光充足,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,导致土壤湿度下降。

而此时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。如果土壤湿度不足,农民们就需要进行灌溉以满足生长需求。可是灌溉会增加成本,更何况以前没有便利的灌溉设备,如果等不来下雨的天气,农作物也只能在缺水的情况下生长了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,减产不可避免,所以,会让老农感到心慌慌,从侧面也说明了惊蛰晴天不好。

今日惊蛰,“不怕惊蛰雨,就怕惊蛰晴”,为何怕晴天?农谚有说法

“惊蛰一日晴,干旱到清明”

这句农谚的意思也很好理解,“惊蛰一日晴”指的是在惊蛰节气这一天,天气晴朗。“干旱到清明”表达了如果惊蛰这一天是晴天,那么可能会持续到清明节,都面临干旱的情况(也就是降雨少)。

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,惊蛰节气到来之后,是春管的关键期,如果遇到长时间无降雨,田间干旱,不及时灌溉浇水的话,产量会受到影响。

干旱会导致返青拔节期的小麦,生长速度大幅减缓,原本翠绿的叶片可能出现发黄、卷曲等现象。

干旱情况下,也会导致小麦叶片气孔关闭,减少了二氧化碳的进入,同时水分供应不足也影响了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和叶绿素的合成,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。

这样来看,单从该句农谚的含义分析,惊蛰晴天寓意也是不好的。

“惊蛰日头大,谷米有高价”

这句农谚的意思指的是在惊蛰节气这一天,如果是晴天,那么后续可能由于天气原因,影响农作物收成,从而导致谷米价格上涨。

为什么会有这个观点?其一,上面提到过,惊蛰时节,随着气温回升和降雨增加,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期。

如果此时天气晴朗,或预示后续降雨也较少(容易干旱),进而导致越冬作物无法正常返青拔节,春播作物无法及时播种,需要延迟播种期,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最终的收成。

其二,晴朗的天气有利于田间病虫害的繁殖和危害。在惊蛰时节,一些害虫和病菌开始活跃起来,晴天的天气,会更容易对农作物造成危害。

在以前农事管理技术相对不发达的农耕时候,不论干旱还是病虫害,都没有特别好的管理措施,产量下降是必然,价格也就出现上涨了。

看到这,结合上述农谚所表达的内容,相信大家对于惊蛰节气下雨好?还是晴天好? 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。

总结来说,单看农谚的寓意,从农业种植的角度,惊蛰节气当天下雨好,晴天不好。这也是开头提到的“不怕惊蛰雨一天,就怕惊蛰大晴天”的原因。

今天就是惊蛰节气了,我们这里预报的是阴转雨天,你们那里呢?

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